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互聯網+”的概念,鼓勵O2O線上線下互動消費,對于家居行業而言,這無疑又為家居企業提速互聯網裝修推波助瀾。2015年第一季度,家居行業電商進程可謂是濃墨重彩,家居電商、傳統賣場、家具建材品牌紛紛做出哪些調整?高速發展的背后又會產生哪些問題?
互聯網裝修旋風勁吹
進入2015年,互聯網裝修步入“爆發期”:1月,新浪家裝O2O平臺“搶工長”上線;2月,愛空間推出“699套餐”;搜房網推出“極限精裝666元/㎡”,蘑菇裝修推出599元/㎡的套餐;3月,淘寶網上線了“極有家”家裝O2O平臺。資本市場上,獲得融資的家居電商平臺,也在2015年“開閘”:2月,齊家網D輪融資1.6億美元;小米旗下順為資本注資6000萬元給愛空間;3月,土巴兔獲得紅杉、經緯和58同城的共2億美元聯合投資;惠裝網獲Pre-A輪千萬美元融資。
兩大流通連鎖企業加速電商進程
傳統家居賣場在“互聯網+”時代,也在提速電商化進程。作為全國百店連鎖企業的居然之家,在“3·15”前夕宣布推出O2O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平臺,以設計為驅動,為消費者提供以移動互聯網為紐帶的線上線下全渠道服務。居然在線總經理汪小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了居然之家電商的三個進程:第一階段是把線下搬到線上,消費者在網上查看,到線下體驗,這直接催生傳統線下門店為主體;第二階段以O2O設計服務平臺和O2O一體化銷售平臺為兩翼的三位一體組合模式,實體店、PC端、移動端三管齊下,為用戶呈現更完整的家的體驗效果;第三階段,加快居然之家物流建設,對工程進度精確把握,對材料統一按需配送,大大縮短家裝過程。
而同樣作為全國流通領域連鎖企業的知名賣場的紅星美凱龍,則在北京、上海,與互聯網金融跨界合作,推出了眾籌項目。此次眾籌把消費者對沙發、床墊的需求集結起來,組成一個采購聯盟,向沙發、床墊廠商招標采購。沙發、床墊廠商將根據約定的技術標準提供一批低于市場價的“特供商品”。紅星美凱龍和上海吉盛偉邦家具村將在線下組織拍賣、競價等多種形式的售賣,將家居產品進行價值轉換和升值。
一個顛覆了運營模式,一個采用了電商、金融的新玩法,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在提速電商的進程中,著實起到了領軍表率作用。
家居企業熱推線上品牌
這兩年,家具、建材商也紛紛推出了電商品牌:曲美家具的電商品牌“曲妙”;TATA木門的“派的門”;歐派的“迷客”。以TATA在2012年推出的派的門為例,是業界首家試水電子商務的建材品牌,無論是從產品研發還是經營模式角度來看,無處不貼滿電子商務的標簽,從名字上來看Pad英文的意思是平板,Door是門的意思,派的門以極簡時尚的平板門為主,1600元左右的網銷價也被大多數消費者所接受。 TATA董事長吳晨曦告訴記者,運營派的門的分為兩個分公司,一個負責外埠市場,純做線上,一個負責北京,采用O2O模式,在傳統賣場里開設店面,事實證明,純做線上的公司盈利更好,為此,今年,負責北京市場的派的門團隊并入TATA公司。對于“互聯網+”概念下,家居企業如何發展,吳總給出更深一層的理解:“互聯網+不僅僅是體現在營銷上,還要體現在技術方面、管理方面。比如TATA研發的內部軟件,可以隨時查看全國各地店面情況,方便快捷。”
對于歐派電商品牌“迷客”的信息,歐派北京公司副總經理姚剛表示還在調試階段不便多透露,但他表示電商是歐派這兩年發展的一個重點項目,在電商方面會做重點考慮。
高速發展背后的思考
互聯網裝修勢如破竹,傳統家裝企業也不斷拋出質疑聲——從愛空間炒作小米投資;到產品抄襲,再到線上簽約工長的貓膩兒陷阱。實創裝飾董事長孫威認為互聯網裝修引發了家裝行業價格戰,“攪亂了整個市場,甚至有些企業跟風推出類似的低價套餐,整個行業似乎回到十年前推崇低價快裝的年代,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 北京建筑裝飾協會專家則表示,家裝行業產業鏈涉及裝飾材料商家、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師、監理人、項目經理,不是從事什么領域的企業都能切入家裝的。互聯網裝修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用戶資源,高質量建材、優等施工隊伍、完美設計人才、良好的信譽保障。